第二十一章 武考
考核。
预选赛在各个军中进行,同时在长安、洛阳也设置了大校场,专门用于民间豪杰的考核。
这一阶段的考核很简单。
实操上面只考校举石锁、骑马射箭这几项。
书面考核也只需要考校基本的行军知识,以及《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经典的兵法理论的章节默写。
只要在实操与书面考核上有一关达标,即可参加正式的武举考核。
到了正式的科举考核这一天,刘辨来到了大校场。
他手里拿着贾诩递上来的名册,跟校场中的参赛者一一对应着。
校场上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喝彩声。
只见一位白面少年手提银胆枪,胯下白玉照夜狮。
英姿飒爽地驾驭着白马,避过一层一层的障碍物。
搭箭弯弓,嗖嗖嗖,奔跑中连续射中红心。
银胆枪一抖,舞成梨花朵朵,一枪刺破数层甲衣,深入到了木桩之中。
“常山赵子龙,好武艺!彩!”
刘辨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喝彩。
群臣也跟着喝彩,道贺皇帝又得猛将。
不单是赵云,其后的太史慈、甘宁、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乐进等等猛将也得到了场上观众的喝彩。
“咦,这张郃不是韩馥的部将吗?没想到也来了朝廷。”刘辨看着手中的名册好奇问道。
贾诩道:“韩馥此人无容人之量,本有一位大将鞠义,结果被他逼反了。
张郃因与袁绍部将高览有旧,所以也遭到韩馥的猜忌,不受重用。
因此张郃就起了离开韩馥的心思。”
至于他为何不投袁绍,一是如今袁绍的实力不如朝廷,二是投袁绍的话,要与旧主交战,有损名声。
投靠朝廷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理论上来说,天下所有文臣武将都是大汉的臣子。
看到张郃,刘辨有点可惜与他齐名的高览、颜良、文丑都投靠了袁绍。
不过这种情绪只是一会儿就没有了。
因为如今朝廷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将未来三国时代大放异彩的俊彦几乎一网打尽了。
流落在外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武考的实操十分精彩,获得满分的不在少数。
不过书面考核上,也同样不差。
武将大多出身于地主豪强,普通百姓之家根本也供养不起练武的消耗。
这样的出身,一般来说都是识文断字的,不像宋元明清时候的武将大都没文化,甚至连字都不认识。
不过他们虽然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