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来,给我斩开这方天地

首页

第226章 大道一程

讲究‘克己’,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者焉!...有别家就提出‘贵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像那墨家,又提倡‘兼爱’,甚至可以做到无父无母,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儒家讲三纲,君臣、父子、夫妻,认为社会是有阶级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农家却反对划分阶级,反对剥削,言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儒家讲仁政,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法家讲法制,法阿不贵,刑过不避大臣,赏罚不遗匹夫!...”

老儒生接着说道:“不光百家之间有纷争,就连我们儒家内部,都有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之争!认为人性本恶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人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如果从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

老儒生讲到此处,停了下来,目光灼灼地看向许青白,问道:“师公也不问你百家诸见了,单就咱们儒家内部的人性善恶之争,你是怎么看的?”

许青白沉默一会,想了想,这才开口说道:“性善一派,讲究正身守一,不被尘世侵染,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节操,守住善良的本心。性恶一派,主张重视后天的礼乐教化,不断改造人格,塑造品行...但无论是性善还是性恶,都坚持人人皆可成圣的观点,因为,前者说,人本来就是善的,后者说,人本来就是智的...”

许青白接着说道:“所以,以我看来,无论是提出性善,还是性恶,都在此后各有主张,各有补救,最后都是直指成圣的大道,目标相同!由此观之,成圣是最终的结果,是目的地,性善和性恶是两条不同的路径,正身守一和礼乐教化是在各自泥泞路上,所撑的伞、所穿的鞋...大家各自启程,却又殊途同归,大道相向!”

“对咯!”老儒生听见许青白这么说,显得很满意,这才又说道:

“说完了咱们儒家内部,如今再来看看儒家与百家之争,你是不是又觉得豁然开朗了许多?儒家仁者无敌、法家变法强国、墨家兼爱非攻、兵家以战止战、道家无为而治、纵横家权谋算计、名家通辨名实、阴阳家五行推衍...有的倚靠自身不假外物,有的善借世俗王权助力,有的依附于亿万民众...这都是各家选择的道路,都是通往目的地的途径!这中间,有捷径也有曲径,有坦途也有坎途,孰优孰劣,莫衷一是!”

老儒生继续说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