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得孙 三年 妖袭
,离大哥那间放书的屋子更远。
便是院后那片讲学的寒地,也远远地隔开了,又添了两层厚实布幔。
务求叫那讲学声,半点风声都飘不进来。
这回,他是吸取了大儿的教训。
当初姜锋那小子,怎么就走了岔道,拳脚功夫丢一边,背文抄句子倒是上了瘾。
还不是自个儿那阵子忙得脚打后脑勺,家里头放着没管好。
一边是媳妇翻医经,一边是大哥教书文,三天两头地念,活活把个好胚子薰成了个书卷气上头的小书生。
这回,为免二儿也误入“歧途”。
姜亮虽不敢当着爹明言,却是铁了心要盯牢的。
少说也要等到走路走得稳,拳头攥得紧,胆气长出来、骨头硬起来,才许他碰那纸墨书卷。
……
眨眼三年。
姜义仍在那几亩薄地上打转。
闲下来歇口气,站在地头望一圈,竟觉风里都带着股子药香,甜津津的。
早年亲手开出来的三亩果林、五亩药地,如今被灵气浸得透,地头泛着一层隐隐润光,连泥土都透出几分生气来。
那些灵果灵药也都种下了茬,成了村里人嘴里念叨不完的宝地。
姜锋就在一旁跟着转悠,一边抹着鼻涕,一边不嫌烦地发问。
左一句:“阿爷,这是什么草?”右一句:“这能治什么病?”
大孙子如今才五岁半,按理说正是猫狗都嫌、成天扑腾打滚的年纪。
偏他那性子,跟他那只知道在地上打滚的爹全然不像。
不爱乱跑,倒爱跟着大人屁股后头团团转。
眼珠子骨碌碌地转,问起话来没个停。
跟着阿爷认药草,跟着娘亲翻医书。
有时候干脆一屁股坐到李郎中药铺那条长凳上,看人抓药包药,能看个大半天,眼都不眨一下。
村里人看见了都笑,说这娃儿性子随娘,分明是个小郎中胚子。
这两年开了蒙,认了字,跟着他大伯听书,也听得津津有味。
比起他爹来,这小子倒像骨缝里添了几分静气,坐得住、听得进,还能记得牢。
姜义私下琢磨,怕不是真被家里那股子书气薰出来的。
他大伯倒是满意得很,只笑着说了一句:“有慧根,吃得进这碗饭。”
说起来,这孩子虽对打打杀杀没多少兴致,可到底底子在那里放着。
筋骨生得好,气息也沉得住,再加上如今姜家丹药不缺、灵气不短。
哪怕每日只是跟着大人打几趟桩、走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