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退位让贤

首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政的奥秘,老朱的疑惑!

如今,新政一声令下,随行差役悉数由朝廷指派,且严禁官员私自带人上任。

这一纸诏书,如同天降甘霖,为他们解开了长久以来的心结。

从此,他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板,理直气壮地回绝那些缠人的请托,再不必为推辞人情而寝食难安。

清官得以保全清誉,贪官也能甩开累赘,按自己的路数行事。

无论忠奸,这群官员无不为此松了一口气。

新政如同一柄利刃,斩断了那些盘根错节的世俗羁绊,让他们得以轻装上阵,各自在仕途上挥洒自如。

这份解脱之感,怎能不令他们对陛下的英明决断感激涕零?

按照朱允熥的旨意,这些随行差役的选拔工作交由吏部负责,并采用公开考试的方式进行。

原则上,凡是大明的子民,哪怕是以前的贱籍,只要通过资质审核,过往没有犯下奸邪罪行,皆可报名应试。

曾经的衙役,若平日表现卓越,则享有优先录用的特权。

具体的要求因岗位而异,各有侧重。

某些职位对体魄要求甚严,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有些甚至还要会一些拳脚功夫。

有些职位对于文化水平的要求比较高。

也有些职位,没有这些门槛。

然而,有一项基本条件不可或缺。

应试者必须识字,能流畅阅读《大明日报》上的文章,同时还需熟练掌握通行的官话。

这两项标准并不算高,即便有人此前目不识丁,或不通官话,只要肯下苦功,通过一段时日的培训,便足以胜任。

更何况,新政推行之际,朝廷还配套推出了“扫盲”举措,为此提供了便利。

在这些随行差役中,也不乏官员们心心念念的“师爷”。

只不过,朱允熥将这一称呼改为更为雅致的“秘书”。

官员肩负的事务繁重如山,有些琐碎却不可或缺的工作,唯有倚靠秘书分担。

若无此助力,官员们恐怕难以腾出手来专心处理政务。

朱允熥对此深有体察,也颇为认同。

随行差役选定之后,便随同官员一同赴任。

然而,若官员日后调往他处,这些差役并不会随行迁徙,而是留在原地,继续履行职责。

待新官再度赴任此地时,便不再配备额外的随行差役。

这正是朱允熥推行衙役正规化迈出的第一步。

通过从外地调配差役,打破地方固有的势力均衡,新上任的官员便可借此调和各方力量,不必再忧心权力被架空的风险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