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贪腐之事,皇帝的威望!
虽然郑鸿渐和赵清直在重新呈递的奏折中,将受灾损失的严重程度比原先夸大了十倍,字里行间,皆是惨重灾情的描述,可仍旧未曾提及半句官仓受损的情况。
这些官仓都是当初朱允熥亲下旨意兴建的。
建造标准便极高,不仅大量使用钢筋水泥,对于选址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其中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必须兴建于地势较高的区域,以确保在遭遇洪灾时不会被洪水淹没。
黄河溃堤后,尽管许多地方被淹,但实际上仍有不少地势较高且未受水患侵袭之地。
说到底,黄河的水量远不及长江那般浩大,而华北平原又广袤无垠。
黄河溃堤之后,水流会迅速向四周扩散,并自行寻找附近的河流汇入流走。
除了溃堤口附近区域,稍远一些的地方,哪怕被淹,也并不会积蓄太深的水。
因为只要洪水分散得足够开,每个地方的水量便会大幅减少。
百姓的房屋之所以大量倒塌,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时代,许多百姓的房子,都是用泥砖乃至茅草和泥修筑而成。
这种房子,只要有一尺深的水浸泡,便会导致倒塌。
官仓不一样,官仓不仅建得坚固异常,选址也理应在这些地势较高的区域。
即便条件不允许,也应该通过填土垫高地基,以确保粮食储备的安全。
这一点,早在官仓营建之初,朱允熥便已反复强调,三令五申。
然而,如今听来,官仓被淹之事竟然还是发生了。
而且,听这男子的口气,被淹的官仓恐怕还不止一处。
更令朱允熥感到震怒的是,不止河南官府衙门对此秘而不报。
那些新建的官仓可是直接归粮食和物资储备司管辖的。
然而,储备司竟然也同样没有向他奏报此事。
若非今日亲身来到此处,听闻这名男子无意间提起,他恐怕至今仍被蒙在鼓里,对如此重大的灾情损失一无所知。
更令人发指的是,地方官府竟然不兑现曾向百姓许下的承诺。
不仅不允许百姓凭证取粮,反而公然开枪镇压!
这个消息一旦扩散出去,其影响将绝不限于河南灾区。
届时,全国各地的百姓恐怕都会恐慌性地前往官仓取粮,这无疑会动摇自己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粮食集中存储,以期减少损耗的制度,使其功亏一篑。
河南地方官府衙门捅出的这个巨大篓子,最终承担损失的,却是整个大明朝廷!
男子说完这些,却又突然洒脱一笑,似是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