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2章涧底薪添焚虎计,江南伪报试新鳞
击成功等经验,让曹仁确定了一点,别看现在荆州被南北围困,但是这些人没有统一的命令系统!
这是个巨大的漏洞!
当然,在被曹仁搞了一次之后,这些人多半就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进行修补,可是曹仁只需要一个机会!
就在这稍纵即逝的窗口期,用几个死士的生命,去换一线战机!
曹仁觉得很值得!
养死士,原本就是山东中原的传统戏码。
三国时期,乃至魏晋,死士都不是单纯的亡命之徒,而是特定社会结构,也就是豪强庄园经济体制,加上政治制度的私兵合法化,以及文化伦理的恩义报偿洗脑灌输之下,共同催生的武装力量。
后世可能会以为死士只是『重赏之下』的勇夫,或者是临时抽调的死囚,不可否认这些人也是死士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曹仁派出的『死士』,则是可以说是『精锐的死士』,远非那些寻常找来,或是悬赏而来的死士可以比拟。
这种『精锐死士』不一定是有什么高强的武艺,相反,其中甚至还有很多『读书人』。因为在汉代儒家『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深入人心之后,在加上家主对部曲的庇护、举荐、赏赐等等行为,就被视为『恩义』,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甚至是以死相报。
或者说,这种『精锐死士』,有些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演变而来,平常时日这些死士也是跟着家主一起生活,甚至全家上下都依附在家主的庄园之中,待遇也会比一般的雇工佃户什么的要好很多,甚至有的可以比管事的待遇都好。毕竟出了事情,管事不一定要死,但是精锐死士往往就是要『以死相报』了。
这一现象直到隋唐推行府兵制、打击门阀后才逐渐消退,但其逻辑仍以不同形式重现于历代封建王朝的权力更迭中……
很快,一名精心挑选、身上带着几处逼真『战斗伤痕』的曹军死士,就携带着『宛城守将』的『血书』和作为『信物』的腰牌、军旗碎片等物,在夜色的掩护下,绕行云梦泽,然后一路向南,朝着江陵方向而去!
文书的内容么,自然是惊心动魄……
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已围困宛城,如今宛城危在旦夕!
樊城兵线被拦阻,李典廖化对抗艰难!
于是,自然是派人前来恳请徐晃,念在同为骠骑军之下的情谊,速速发兵北上救援!
数日后,风尘仆仆、外貌凄惨的『宛城信使』,就被带到了在江陵的徐晃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