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现代留过学

首页

第387章 立功心切的大宋武将们

,河岸两旁,数不清的木棉田,一望无际。

田里的木棉苗,生长非常旺盛。

那些从汴京城甚至是从岭南高价请来的,种过木棉的花匠、农夫,都说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木棉在这苦寒的熙河,居然长的比在汴京、岭南都要好。

而且,这里的病虫害也少,杂草更少。

只需要注意堆肥、施肥,所有人都说,今年的木棉一定能丰收。

想到丰收,向宗回就忍不住舔了舔舌头。

小官家可是许了他,一贯钱一匹吉贝布的好处。

而,他已经问过了那几个从岭南请来的农民了。

他们都说,在岭南一匹吉贝布,大约需要四斤左右的木棉花。

而一亩地在岭南那边,可以出木棉六七十斤上下。

熙河这里恐怕能到百斤,甚至更多。

当然要织成吉贝布,还需要去仔、纺纱、织布等繁琐的工序。

可这些事情和他有什么干系?

他只需要种出木棉,然后收获了,打包送回汴京城。

钱就直接可以送到他家。

向宗回在心里算了一下,他去年开垦了大约一万亩的土地,今年开春又开垦了五千亩。

因为受限于种子问题,今年只种了大概一万亩的木棉。

剩下的只能种些豆子、苜蓿、蔬菜一类的作物。

按照平均一亩最低木棉六十斤算,每亩地小官家就该给他15贯,一万亩就是十五万贯!

而他才投入了多少?

土地,是免费的,官家直接下旨允许他随便开垦。

劳动力?

除了从汴京、岭南请来的那些花匠、农夫,稍微贵了一点外。

本地的那些蕃人,低廉的可怕。

只要管吃住,一个月给几百个铁钱就够了。

而且他们根本不挑食,粗粮也能吃的很香。

向宗回的那一万亩棉田,现在雇了差不多一千多雇工,每个月的工钱加上伙食、盐巴、茶叶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不过两三百贯铜钱而已。

这地方,也就是铁器贵了一些。

可偏偏,向宗回、高公纪两人管的东西里就是熙河路的铁器和都作院。

于是,铁器农具什么的,基本都可以成本价拿下来。

他们要是心黑一点,直接白嫖,也没有人能说他们的闲话。

大宋外戚就这样!

走到哪吃到哪!

汴京城的禁军,甚至敢把自己吃饭的家伙融了,然后换钱,回头和上面报一个损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