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礼部试(3)
音字以避讳。
将避讳要求和避讳办法细细的看完,包诚重新看向那两道诗经正经题。
想了想,包诚轻声道:“我还是暂且看看其他正经题罢!”
这两道题,对他而言,实属有些过于难了。
可是,当他看完其他题目后,他就知道了。
他其实只有诗经题这一条路。
至少,他在熙州州学是认真学过一年多的诗经。
而其他四门正经,对他来说,过于深奥了。
于是,包诚只能是低下头来,认真的审题,从有限的知识储备里,榨取出更多的文字。
好在,他没什么压力。
此番进京,也没存着能考中的想法。
对他来说,这次进京赶考,纯粹是来感受一下大宋科举气氛,顺便去看看汴京学府里他祖父买的房子。
……
贡院的考试正在进行的时候。
赵煦也没有闲着,此刻的他,正在崇政殿上,接见着太学所报的今年太学上舍优等生代表。
自太学改革,以打分制取代过去主观味道过浓考评制后。
太学就开始了急速内卷。
过去那种,升舍靠关系,出官靠人脉的乱象,已是一去不复返。
尤其是涉及出官这种关乎太学生们既得利益的东西。
赵煦都不需要派探事司逻卒监督,太学内部的太学生们,就自发的开始监督起同斋同舍的同学们。
尤其是上舍生们之间,已卷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
没办法!
现行太学学分制下,太学生们不仅仅要学业成绩优秀,每一科都不能有短板。
还得善于庶政实务,懂经济刑律甚至天文地理。
不然的话,一旦升到了上舍,需要前往有司官署实习的时候。
万一,没有人肯要,或者在官署里的实习成绩太低。
那就完蛋了!
反之,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升到上舍生,谋得了一个到在京六部乃至于都堂实习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某位大人物的赏识。
那就直接起飞了!
典型例子就是赵煦选的马骨宗泽。
这个元丰八年,才被赵煦特旨招入太学的浙江人。
在不到三年内,就完成了从外舍生到上舍生的飞跃。
如今更是,在号称天下文章之词垣、学者之玉堂的学士院内实习。
上一个带他实习的人叫范纯仁,如今已宣麻拜为执政。
现在带他实习的,则是三朝元老,天下名臣赵偁。
赵偁在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