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现代留过学

首页

第997章 礼部试(3)

前,历任地方州郡数十年,有着丰富的基层行政经验。

保守估计,今年科举之后,循例的太学出官名单中,必有宗泽的名字。

而且,很可能是以太学第一的身份出官。

一旦出官,按照元丰故事,起码也是通判资序。

而如今,依太学新政,上舍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经历,在出官后是认的。

换而言之,等于宗泽只要出官,就默认他有一年的通判资序了!

而大宋朝一任通判,最多两年。

等于宗泽出官后,只要到地方上打个转,就可以回京改官。

这比科举状元还爽!

状元郎,初授也不过从九品京官而已!

正是在这种预期下,太学内部经过充分竞争后,卷出来了一大批的人才。

而且,还不是只会死读书的那种书呆子。

都是在六部、开封府等有司实习过,并且实习评分相当高的人才!

赵煦看着手中的名单,对照着,他命人从六部有司、开封府取回来的这些太学生的实习报告,眼中溢出光彩来。

“谁说大宋无人才?”

“只是被埋没了而已!”

“看来,我得在科举放榜之后,同步开始一场太学上舍生出官试了!”

直接从太学取士,而不是科举取士。

这是熙宁变法后,新党一直在推动的事情。

然而,过去的太学问题重重,黑幕无数,使太学三舍法取士,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

而如今的太学,已完全摒弃了过去的那套主观意味非常强的考评制度。

从外舍生到内舍生再到上舍生,一切看分数说话。

得分高的升舍,得分低的降舍乃至于遣还原籍。

而到了上舍生阶段,就开始学习、教授实务庶政,进而争取有司部门的实习机会。

最后通过实习,拿到高分后,再通过出官试考核,授给官职。

这一套系统,虽称不上完美。

但比起过去,充斥着黑箱操作,完全由少数人的主观臆断来决定太学生前途的考评方法,无疑是进步了太多太多。

“得找几位元老商议一下此事,争取他们的支持才行!”

赵煦想着,就唤来童贯,与他吩咐道:“汝且到太师文彦博、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保宁军节度使冯京的府邸去,传朕的旨意就说,朕欲明日上午,与三位元老同游玉津园……”

正好,他也自从在庆宁宫醒来之后,还从未去过玉津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没有了